51吃瓜网aacg11.com,51吃瓜网aacg2.com|51吃瓜网app_51吃瓜网app官图文解析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動態(tài)
新聞中心

省直三院神經外科成功應用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切除腦垂體瘤

發(fā)布時間:2016.06.15 發(fā)布人:管理員 來源:河南省直三院 瀏覽次數:995

省直三院神經外科成功應用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切除腦垂體瘤

?

????省直三院神經外科近日成功應用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切除垂體腺瘤,術后患者病情平穩(wěn),頭痛癥狀消失。

  患者李先生,66歲,主因“突發(fā)頭痛1周”入院。1周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頭痛,為滿頭脹痛,在當地醫(yī)院按“感冒”治療,后頭痛癥狀逐漸加重,并且出現惡心癥狀,在當地醫(yī)院行頭顱CT平掃示:鞍區(qū)占位并出血。為求進一步治療,轉入我院。行頭顱MRI平掃及增強示:垂體大腺瘤并出血。

????我院神經外科主任麻來峰和團隊人員仔細研究了患者的病情和影像資料后,診斷為“垂體腺瘤合并卒中”。該腫瘤直徑超過3.5厘米,緊鄰兩側頸內動脈、海綿竇、視神經等重要部位。經過充分的研究和準備,神經外科為患者制訂了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腫瘤的手術方案。

  手術當日,在麻醉科主任錢曉嵐、醫(yī)師劉定國、手術室護士長任松增和護士的配合下,以神經外科主任麻來峰領銜的團隊經由患者鼻孔插入直徑僅4毫米的高清神經內鏡,直視下避免頸內動脈、視神經、海綿竇、垂體柄等重要結構的損傷。經過2個多小時的細致暴露、分離和切除,順利地全切了腫瘤,整個手術過程清晰地顯示在巨大的高清電視屏幕上,流暢而精彩。

????手術非常成功,在切除腫瘤的同時,完好地保護了李先生的視神經、下丘腦、海綿竇、頸內動脈等重要結構。術后3天,李先生即能下地行走,頭痛癥狀完全消失,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此次手術的開展,標志著我院神經外科的技術水平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垂體腺瘤是顱內常見的腫瘤,近年來垂體腺瘤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約占顱內腫瘤的15%左右。垂體腺瘤雖為良性腫瘤,但腫瘤生長會壓迫視交叉、海綿竇、正常垂體等結構,引起視力視野障礙、頭痛、垂體功能低下等癥狀;同時,功能性腺瘤因為激素分泌過多,可引起閉經、泌乳、不孕、性功能減退、肢端肥大癥、庫欣病等臨床癥狀,嚴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內分泌學、病理學、放射學、神經眼科學和顯微外科學的發(fā)展.對垂體腺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有了很大的飛躍,診斷和治療水平越來越高。

  內鏡手術相對于顯微鏡手術的優(yōu)點是:

  ①創(chuàng)傷小, 神經內鏡下手術器械直接利用鼻腔自然通道到達術區(qū),不需要擴張器擴張鼻腔,損傷鼻中隔及其黏膜較輕,對鼻腔的正常結構破壞輕,有效的減少了鼻腔、鼻竇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可能性。術后不用紗條填塞鼻腔,僅填塞蝶竇腹側壁缺損處,不影響鼻腔通氣,術后痛苦小,恢復快。

  ②神經內鏡為術者提供了更近、更寬、更佳的照明,解決了顯微鏡手術的盲區(qū)問題,在內鏡直視下可觀察蝶竇內全貌,清晰辨認頸內動脈隆起、視神經隆起等重要標志,減少了頸內動脈出血、視神經損傷等嚴重意外。擴展了經鼻蝶入路顯微手術的顯露范圍,尤其適用于擴大經鼻蝶入路鞍區(qū)手術。解剖學研究證明,鼻內鏡下在暴露術野方面優(yōu)于手術顯微鏡,克服了顯微鏡下不能觀察蝶竇外側壁的缺點。

  ③神經內鏡靈活的“多視角觀察”及“魚眼效應”能讓術者更近距離的以寬闊視野觀察鞍內結構,最大程度的保留垂體功能、避免損傷;神經內鏡進入鞍內觀察瘤腔深部和側壁殘留的腫瘤組織,甚至可以觀察到鞍旁和鞍上的部分腫瘤,增加了全切率。

  在術后病人的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方面,神經內鏡表現出明顯優(yōu)勢,可明顯縮短病人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神經內鏡術后病人的平均住院時間為 (5~6 d),明顯少于顯微鏡 (10~12 d)。因內鏡手術損傷小,病人術后的鼻腔通氣暢,舒適度好,術后恢復快,內鏡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顯微鏡組。 ? ?

?? ? ? ? ??

  文/平建峰(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