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最近有不少患者到門診咨詢:“趙醫(yī)生,聽人說西洋參涼性,喝了不上火,我能不能喝?”對于這個問題,也許大家也都非常關心,那么西洋參喝了真的不上火嗎?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中醫(yī)“上火”的概念。“上火”是我們老百姓的俗語,一般指的是口腔潰瘍、口干、咽喉腫痛、牙疼、耳朵疼、眼干癢、痤瘡、便秘、舌質紅、舌苔黃、小便赤黃等等一系列癥狀。
中醫(yī)具體分為“陽盛”和“陰虛”兩類。中醫(yī)講陰陽,無論是治病還是養(yǎng)生保健,都主張去追求人體陰陽平衡狀態(tài)。一旦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了,人體就容易出現疾病。而陰陽平衡需要靠“陰”和“陽”的相互制約克制,才不會出現其中一方偏勝的可能。如果“陰”偏勝了,那么人體就要表現出一些寒象,比如飲食寒涼胃痛腹瀉、痛經等;“陽”偏勝了,人體就要表現出來一些熱象,也就是我們說的“實火”。當然“陰陽”除了偏勝的關系,還有偏虛的一面,陰虛會出現盜汗、手足心熱、煩躁、形體消瘦等癥狀,也就是我們說的“虛火”;陽虛就會出現畏寒,四肢冰涼等癥狀。據此中醫(yī)提出來“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治療原則。其中的“實”指的就是人體陰陽偏勝的一種狀態(tài)。
西洋參是人參的一種,也叫花旗參,味苦、微甘,性涼,具有滋陰補氣、生津止渴的功效,因為和生曬參、紅參相比,西洋參既補氣又不會引起人體太過于燥熱,加上近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西洋參確有提高免疫力,保護心腦血管,治療糖尿病等功效,所以現在被當做藥食同源的名貴保健中藥之一,可以含服、泡水、沖粉、燉服等。
那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西洋參呢?我認為顯然不是。辯證論治是中醫(yī)的特點,中醫(yī)治療和保健藥膳都應該依據對患者的體質辯證而定,所以中醫(yī)沒有通治百病之方,也沒有所有人都通用之藥,否則就會出現“綠豆治百病”的笑話!
另外在中醫(yī)很多典籍里都認為氣屬陽,過補必然出現陽亢。所以雖然西洋參可以補氣滋陰,但是還是建議大家應該在中醫(yī)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尤其是現在很多網絡文章建議夏季天熱應該進補西洋參,這種說法是不夠嚴謹的。
西洋參的服用注意事項
1、不應該和茶水、綠豆、蘿卜同用。
2、兒童、脾胃虛寒、經常便溏的人、月經期不合適服用
3、西洋參雖然是藥食同源的中藥,但是也有副作用,如:畏寒,體溫下降、胃脹、食欲下降、腹痛腹瀉、也有極少過敏情況出現。
文/趙云(中醫(yī)科)